邹骥:绿色低碳投资是跨周期和逆周期的衔接落脚点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赵娜 上海报道
5月25日,主题为“共建ESG投资生态 激发价值创造”的第五届中国创投责任投资峰会在上海举行。能源基金会首席执行官兼中国区总裁邹骥在会上表示,实现“双碳”目标有六大基本减缓路径,分别是可持续能源消费、电力部门脱碳、终端用能部门电气化、非电力低碳燃料转换、负排放和减少非二氧化碳排放。这六大路径既是成本,也是投资方向。
“跨周期和逆周期的衔接落脚点在绿色低碳投资。”邹骥认为,至2060年实现“碳中和”目标,大约需140万亿元的绿色投资。分行业来看,电力、交运、建筑的绿色投资需求量最大。
从投资的角度看,预计“十四五”期间绿色低碳领域总投资潜力累计约45万亿投资,平均每年约为9万亿元,约占2021年社会总投资的1/6。根据绿色刺激措施和“十四五”规划重点,这些投资分布在信息基础设施、可再生能源友好的能源电力系统、绿色低碳城镇化和现代城市、传统产业的数字化升级改造以及扩大重塑绿色消费以及创新的基础设施等领域。
从绿色消费的角度看,比如购买电动车、倡导低碳生活、使用高能效的电器等,是个人绿色消费的重点领域。
从贸易的角度看,有“新三样”之称的电动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等领域都有很高的优势,出口的额度越来越大。
在能源转型方面,邹骥认为,可再生能源发电有能力满足中国新增的电力需求,同时帮助中国实现社会经济发展,可再生能源的市场规模一定是千亿级、万亿级的。能源基金会的分析显示,可再生能源的年均投资需求大约8000亿元。
在数字化减排方面,邹骥表示,数字化是“双碳”目标下的新机会,它的减排量将非常可观。通过数字化减排,全社会可以实现15%左右的减碳潜力。
“我们正在酝酿为数字技术的企业找到更多的应用场景,或者开拓更多的市场。可以从钢铁、建材、矿材、交通、建筑、化工等高耗能、高排放的企业着手,用数字化技术,搭建新的应用场景。这些传统企业借助数字技术,可以使能效的提升和排放强度的降低再上一个台阶。”邹骥说。
关键词:
上一篇:热点聚焦:倍杰特300774主力成本至少10.6,水治理+盐
下一篇:最后一页
广告
X 关闭
X 关闭
-
-
京张高铁每日开行17对冬奥列车
京张高铁每日开行17对冬奥列车 预计冬奥服务保障期运送运动员、技术官员、持票观众等20万人次 2月6日,2022北京新闻中心举行“北
-
-
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 小学生朱德恩深情演绎《我和我的祖国》
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 小学生朱德恩深情演绎《我和我的祖国》 9岁小号手苦练悬臂吹响颂歌 2月4日晚,在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9岁的
-
-
2022北京冬奥会开幕式这19首乐曲串烧不简单
多名指挥家列曲目单 再由作曲家重新编曲 本报专访冬奥开幕式音乐总监赵麟 开幕式这19首乐曲串烧不简单 “二十四节气”倒计时、
-
-
“一墩难求” 冰墩墩引爆购买潮
设计师:没想到冰墩墩成爆款一墩难求冰墩墩引爆购买潮 北京冬奥组委:会源源不断供货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近日引爆购买潮,导致一墩难求